第(3/3)页 他快速切换数据链频道,结合目视观察和有限的雷达回波特征,做出了“暂不攻击,持续监视”的判断,事后被证明是最优选择。 还有在嘈杂干扰、疲劳状态下的理论知识笔试,涵盖空气动力学、航空电子、武器系统、外语等多方面,考验的是飞行员的理论功底和持续学习能力。 一轮轮筛选下来,不断有人因某项未达极致而被淘汰。 留下的,无一不是身心素质、技术理论、意志品质都堪称变态的精英。 赵太行(山鹰)、李战(高原)凭借其全面的技术和超强的稳定性,一路领先。 陈锐(猎隼)和王劲松(雪豹)则以其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出色的态势感知,也牢牢占据着席位。 选拔的最后一关,是面试。由总部首长、空军专家、甚至还有来自西飞和沈飞的资深试飞员组成的评审团,亲自把关。 问题不再局限于技术,更涉及战术思想、对未来空战的理解、以及带教能力。 “如果你是新机型的首批飞行员,你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一位头发花白的空军军官问赵太行(山鹰)。 赵太行思考片刻,回答:“报告首长!我认为最大的挑战并非熟悉新装备本身,而是如何将新装备的性能优势,转化为体系作战中的绝对胜势。需要打破以往飞老旧装备时形成的思维定式,探索新的战法。” 李战(高原)被问到如何应对低空低速目标与高性能侦察机并存的新威胁环境。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加强低空探测网络、发展专用巡逻器与战斗机协同作战的设想。 陈锐(猎隼)和王劲松(雪豹)也各自阐述了他们对信息融合、电子对抗以及飞行员在复杂体系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 面试结束,所有参与最终选拔的飞行员在操场列队,等待宣布结果。尽管都是历经磨炼的钢铁雄鹰,此刻也不免有些紧张。 最终,评审团负责人,那位空军军官,拿着名单走到队伍前,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 “经过综合评定,以下同志,入选‘新装备接装培训大队’首批学员!” 他念出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和责任。 “赵太行!” “到!” “李战!” “到!” “陈锐!” “到!” “王劲松!” “到!” 名单不长,只有二十余人,但汇聚了全空军这个年龄段最顶尖的力量。 没有被念到名字的,眼中难免闪过一丝失落,但随即挺直胸膛,向入选的战友投去祝贺和期待的目光。 入选的飞行员们怀着激动与期待,被秘密转送至大西北深处一个与西飞厂区毗邻、戒备森严的新型战机试训基地。 当覆盖在机棚上的厚重伪装网被掀开,眼前的情景让这些见惯了歼-7、歼-8的尖子飞行员们呼吸一滞。 流线型的机身、带鸭翼的气动布局、灰色的低可视度涂装,以及那颇具现代感的整体座舱盖歼-10的真容,比他们在内部资料上看到的图片要更加震撼,充满了力量感与科技感。 “这就是十号机?”陈锐(猎隼)忍不住低呼一声,眼睛发亮,下意识就想上前摸一摸那冰冷的蒙皮。 “列队!”带队的教官,一位神色冷峻、肩扛上校军衔的中年军官低喝一声,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所有飞行员收敛心神,迅速站好。 上校目光如电,扫过众人:“看到新家伙,心里痒痒了?我告诉你们,从现在开始,你们过去飞歼七、歼八的那点经验和傲气,最好都给我收起来!在这里,你们就是一群刚放单飞的新兵蛋子!谁要是把老部队的习气带进来,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不服管束,现在就可以打报告退出,基地大门就在那边!” 没人动弹。 上校满意地点点头,语气稍缓:“兴奋,是好事。但接下来,有你们哭的时候。第一阶段,理论学****后,按分配前往一号教学楼。未来一个月,你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那里和宿舍。” 飞行员们的喜悦很快被繁重到极点的理论学习冲淡。 发放的资料堆积起来几乎有半人高,全是关于歼-10的飞控逻辑、航电系统、火控雷达、武器管理、应急程序,其中大量涉及数字总线、综合显示、电传操纵等他们此前只是听说、却从未深入接触过的概念。 教官团队由西飞、相关研究所的专家和资深试飞员组成,授课节奏极快,信息密度巨大。 每天课程排满八小时,晚上还有大量的自习和小组研讨,要求他们在极短时间内消化吸收。 “这个FCS(飞控系统)的权限逻辑,和机械操纵完全不是一回事。”李战(高原)对着厚厚的原理图,眉头紧锁。他习惯了依靠杆力和脚蹬反馈来判断飞机状态,而现在,他需要理解计算机如何解算他的指令,如何自动协调各舵面,如何防止他做出超出包线的危险动作。 赵太行(山鹰)相对沉稳,他采取最笨的办法,一遍遍抄写关键数据流和系统交联图,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个系统的运作模型。 即便以他的坚韧,也时常感到头脑发胀。 最头疼的是陈锐(猎隼)。 他思维活跃,实战感觉好,但对这些枯燥繁琐的理论和绕来绕去的系统框图深感头痛。 一次课堂小测,他在一道关于数据链融合优先级的题目上卡了壳,成绩不太理想。 “猎隼,你这理论知识要是跟不上,上了天,新飞机可不会惯着你那些野路子。”教官当着所有人的面点了他的名。 陈锐脸上有些挂不住,梗着脖子没说话。 课后,王劲松(雪豹)找到他:“锐哥,别较劲了,这东西死记硬背不行,得理解。晚上我帮你捋一捋?” 陈锐叹了口气,点点头。 理论阶段结束,紧接着是模拟器舱训练。 高保真的全任务模拟器,几乎1:1复刻了歼-10的座舱环境。屏幕上是计算机生成的高精度虚拟空域和地景。 第一次坐进去,扑面而来的各种多功能显示器、握杆操纵(HOTAS)设计,让习惯了老式仪表盘和中央操纵杆的飞行员们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平显信息太杂了,注意力分配不过来。” “这个侧杆操作,太灵敏了,稍微一动飞机反应就很大。” “告警音也跟以前不一样.” 抱怨和不适在所难免。 教官们在一旁冷眼旁观,记录着每个人的反应和操作习惯,不时进行针对性指导,语气严厉,不留情面。 “太行,你的杆量还是太大了!记住,它是电传,不是机械连杆!要用意念飞!” “高原,注意力分配!不要只盯着一个屏幕,综合信息!” “猎隼!又忘了检查武器状态!准备用机炮去打预警机吗?” 日复一日的模拟器训练,从最简单的起降、航线飞行,到复杂的特情处置、空战格斗、对地攻击。每个人都被榨干了精力,回到宿舍往往倒头就睡。 终于,理论考核和模拟器评估全部通过,上实机的日子到了。 机场停机坪上,数架油满未挂弹(训练弹)的歼-10战斗机,地勤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 银灰色的机体在高原的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 飞行员们穿着抗荷服,拎着头盔,列队站在飞行简报室外,听着带队长机(通常由教官或资深试飞员担任)进行任务简报。 尽管极力克制,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今天是首次体验飞行,主要是熟悉基本操纵特性、起降程序和空域环境。严格按照预定大纲进行,不准做任何多余动作!听清楚没有?” “清楚!”声音洪亮。 赵太行(山鹰)被分配在第一批次。 他沉稳地检查座舱,接通电源,按照程序一步步进行起飞前准备。引擎启动的轰鸣声透过隔音头盔传来,带着一种陌生的力量感。 滑出,进入跑道。 他深吸一口气,推油门,加力打开,强大的推背感瞬间将他压在座椅上。相比于歼-8II,歼-10的加速性更加凌厉。 抬轮,离地。 收起落架。 飞机轻盈地跃入蓝天。 侧杆操纵带来的精准反馈,以及飞控系统对姿态的自动稳定,让他初时有些不适应,但很快,那种人机一体的顺畅感便让他沉浸其中。 “山鹰,感觉怎么样?”无线电里传来带队长机的声音。 “报告,操纵非常顺手,视野极好!”赵太行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第一个架次的飞行顺利结束。 后续批次的飞行员也依次体验了这种跨越代际的飞行感受。落地后,众人兴奋地交流着,比较着各种细微的差异。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严格恪守规矩。 在一次带有战术背景的编队飞行训练中,陈锐(猎隼)驾驶的战机作为僚机,跟随长机进行模拟拦截。 在成功击落目标后,返航途中,经过一片空旷空域,或许是连日来的压抑被蓝天和速度点燃,或许是骨子里那份不安分在作祟,又或许总是听‘雪豹’和‘高原’’说在高原上飞行的事情,他看着下方连绵的云海和远处隐约的山脉,一股冲动涌上心头。 他稍微偏离了预定航线,请示长机:“洞幺,前方空域开阔,请求进行一个小半径盘旋,体验一下极限盘旋率。” 长机迟疑了一下,考虑到训练大纲并未明确禁止,且空域条件允许,便回复:“可以,注意动作幅度,保持通讯。” 得到许可,陈锐(猎隼)像是被打开了某种开关。 他并非仅仅进行了一个标准盘旋。在过载达到7G左右,身体承受着巨大压力时,他下意识地做了一个在歼-8II上用来快速改变机头指向的轻微震荡操纵输入。 这个在机械操纵时代无伤大雅的小动作,在极其灵敏的电传飞控系统上被放大。 战机机头猛地产生了一个非指令性的剧烈摆动,虽然飞控系统迅速介入稳定,但整个过程显得颇为惊险,打破了编队飞行的平稳。 “洞两!你干什么!”长机在无线电里厉声喝问。 陈锐(猎隼)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连忙改平飞机:“报告洞幺,操作失误,已改平。” 落地后,事情并没有结束。飞行参数记录仪清晰地记录下了他那个超出大纲的请求和随后的非标准操纵。 当晚,全体集训队员被紧急集合。 白天那位冷面上校站在队列前,脸色铁青,手里拿着刚刚打印出来的飞行数据报告。 “讲一下!”他的声音像冰碴子一样冷,“今天下午的编队训练,飞行员陈锐,无视飞行纪律,在未经充分评估的情况下,擅自请求并实施超出大纲规定的剧烈机动动作,且在操纵中出现严重不当输入,险些造成飞行事故!” 他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陈锐(猎隼)的脸。 “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是你炫耀飞行技术的舞台吗?这是未来空战的种子部队!任何一次违规,都可能断送你自己,更可能泄露新装备的关键性能数据!你这种行为,是对国家投入的巨大资源、对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极端不负责任!” 陈锐(猎隼)低着头,脸颊火辣辣的。 “经研究决定,给予飞行员陈锐,大队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扣除当月飞行津贴!后续飞行计划暂停,进行深刻检讨,并通过模拟器专项考核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飞行!” 处分决定宣布,队列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上校环视众人,语气沉重:“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记住这次教训。驾驭国之重器,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绝对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和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之心!解散!” 陈锐(猎隼)站在原地,直到队伍散去,才缓缓抬起头,看着远处机库里那些沉默的战鹰,用力攥紧了拳头。 这次记过,像一盆冰水,浇醒了他因接触新装备而有些发热的头脑。 第(3/3)页